狼吞虎咽 基本解释
[láng tūn hǔ yàn]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狼吞虎咽 详细解释
[láng tūn hǔ yàn]
【解释】: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示例】: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吃了一回。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吃东西的样子
狼吞虎咽 例句
(1) 大家见他狼吞虎咽吃东西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
(2) 爸爸吃饭狼吞虎咽的。
(3) 小狗狼吞虎咽地吃着饭,仿佛在外流浪吃苦已久!
(4) 那个饿坏了的孩子,看到食物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5) 几个小家伙儿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6) 放学的路上,因为太饿了,就在街边狼吞虎咽的吃着东西。
(7) 待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外婆和外公就拉起我的小手向幼儿园的方向走去。
(8) 然而,当他们狼吞虎咽地吃巧克力的时候,却总是很开心。
(9)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到食物,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0) 收割者工作了一整天,回来后狼吞虎咽地大吃了一顿。
(11) 他确实饿极了,不一会儿将两大碗面条狼吞虎咽般吃得一干二净。
(12) 弟弟吃到好吃的东西总是狼吞虎咽的。
(13) 他饿极了,把桌上的饭菜狼吞虎咽地一扫而光。
(14) 好几天没吃东西,今天狼吞虎咽了好多。真饱真饱。
(15) 他像饿了几天一样,见着食物就如饥似渴的狼吞虎咽。
(16) 那只狮子狼吞虎咽的吃那些食物。
狼吞虎咽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大快朵颐 [dà kuài duǒ yí]
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食指大动 [shí zhǐ dà dòng]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饥不择食 [jī bù zé shí]
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风卷残云 [fēng juǎn cán yún]
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大吃大喝 [dà chī dà hē]
1.狼吞虎咽地吃。
2.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
3.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食不甘味 [shí bù gān wèi]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狼餐虎噬 [láng cān hǔ shì]
①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狼吞虎餐 [láng tūn hǔ cān]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反义词
细嚼慢咽 [xì jiáo màn yàn]
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