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基本解释
[yǎo wén jiáo zì]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咬文嚼字 详细解释
[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自】: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示例】:学习文件不能只~,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咬文嚼字 例句
(1)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千万不要咬文嚼字。
(2) 他是个咬文嚼字的迂腐文人。
(3) 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4) 正事不干咬文嚼字的事情倒是很喜欢。
(5) 整日咬文嚼字,干点正事不好么。
(6) 他演说时最喜欢咬文嚼字,古今中外,东拉西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学问。
(7) 我也不喜欢。他总是装腔作势,不是咬文嚼字,就是舞文弄墨。
(8) 他讲话总是咬文嚼字的,让人听着别扭。
(9) 他才读了几本古书,说起话来就老是咬文嚼字,拾人牙慧,真让人受不了。
(10) 他写这篇自传时,真是咬文嚼字,一点也不敢马虎。
(11) 学习需要思考,但也不能咬文嚼字,钻牛角尖。
(12) 读书为的是要明白事理,如果一味咬文嚼字,反而难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3) 冬烘先生教人读书,往往咬文嚼字,令人得不到什么有益的知识。
(14) 谈判的双方都在咬文嚼字,但都没有触到问题的实质。
(15) 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16) 他说话老爱咬文嚼字,真叫人讨厌。
(17) 读书时老徐常常不求甚解,喜欢咬文嚼字,时而也会吹毛求疵。
(18) 他平时说话总是咬文嚼字,喜欢加许多修饰语,结果还是词不达意。
(19) 这看起来有点咬文嚼字,实际上是别具匠心。
(20) 我宁愿好好做实施,兼职什么文员啊,咬文嚼字真心做不来。
(21) 这篇咬文嚼字的文章,读起来颇费周折。
咬文嚼字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吹毛求疵 [chuī máo qiú cī]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字斟句酌 [zì zhēn jù zhuó]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雕章琢句 [diāo zhāng zhuó jù]
象雕刻一样对文章的字句仔细斟酌修饰。
咬文啮字 [yǎo wén niè zì]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反义词
走马观花 [zǒu mǎ guān huā]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一挥而就 [yī huī ér jiù]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文不加点 [wén bù jiā diǎn]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