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dùn 注音 ㄉㄨㄣˋ 部首 页 部外 4总笔画 10 基本区 987F笔顺 1525132534 |
顿 笔画顺序










顿 基本解释
(1)动: 停下来;暂停。
例词: 抑扬顿挫, 顿号, 停顿
例句: 他说完后停, 顿, 了一下,又继续下一个话题。
(2)动: 安排;处理。
例词: 安顿, 整顿
(3)副: 忽然;立刻。
例词: 茅塞顿开, 顿悟
例句: 听了他的解释后,我茅塞, 顿, 开,恍然大悟。
(4)形: 疲劳。
例词: 困顿, 劳顿
(5)量: 用于饭食、斥责、打骂等行为的次数。
(6)动: (头)叩地;(脚)跺地。
例词: 顿首, 捶胸顿足
(7)动: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稍作停留。
(8)名: 姓。
顿 详细解释
1. 以首叩地。
顿,下首也。注 《说文·页部》
他不顾这些,只狠狠地顿一顿头,想运出一点例外的力气。 叶圣陶·《一个青年》
2. 以足跺地。 1 参见“頓足”。
引员亢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 南朝 宋·鲍照·《舞鹤赋》
摇珂啮勒金羁尽,争锋足顿铁菱伤。 唐·乔知之·《羸骏篇》
孟公司马双靴顿,韩氏夫人两泪倾。 《再生缘》第十二回
牲口们顿着蹄子,由于疲劳和饥饿想叫唤几声。 李古北·《农村奇事》一
3. 以物触地;把一物猛地下放而碰撞另一物。 1 参见“頓戟”。
一个回身,把船头顿了两顿。 《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唐铁嘴〕: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 老舍·《茶馆》第二幕
4. 叩击;敲打。
时南越献白象子在帝前,彰(曹彰)手顿其鼻,象伏不动。 晋·王嘉·《拾遗记·魏》
表嫂说:“嗨!头上顿了个窟窿,直流血。”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5. 顿仆;跌倒。
仆于嵬崔之山,顿于窅冥之溪。 汉·陆贾·《新语·资质》
军人竞就杀举辇者,乘舆顿地,帝伤三矢,百僚奔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荡水》
约惧,不觉上起,犹坐如初;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因病。注 《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
6. 从高处往下行。
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南朝 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
7. 毁坏;败落。
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注 《国语·周语上》
鲁城门久朽欲顿,孔子过之,趋而疾行。 汉·王充·《论衡·幸偶》
不恃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8. 疲劳;乏力。
师徒不顿,国家不罢。注 《左传·昭公元年》
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往来不顿。 唐·元稹·《望云骓马歌序》
兵久则顿,役久则怠。 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
无计枝梧,病身陡顿,春梦模糊。 清·赵执信·《海鸥小谱·柳梢青》
9. 撤除;舍弃。
于是骇钟鸣鼓,收旌弛旆,顿纲纵网,罢獠回迈。注 《文选·曹植〈七启〉》
故强晋收其请隧之图,暴楚顿其观鼎之志。 《晋书·陆机传》
10. 排遣;消除。
更着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 宋·杨万里·《和昌英叔久雨》
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宋·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词
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宋·陈允平·《唐多令》词
11. 抖动;振动。
仰群轨以遥企,顿骏羽以婆娑。 晋·陆机·《应嘉赋》
凡五藏之系络甚微,坐立必悬垂于胸臆之间,而以之颠顿驰骋,呜呼,其危哉! 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
每逢卖得了一块钱,看见顾客欣然挟着纸包而去,林先生就忍不住心里一顿,在他心里的算盘上就加添了五分洋钱的血本的亏折。 茅盾·《林家铺子》三
12. 整顿;顿而使齐。
然后举天网,顿八纮,揪敛九薮之动物,缳橐四野之飞征。 《后汉书·马融传》
臣闻顿网探渊,不能招龙;振纲罗云,不必招凤。注 《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七
密切营三辅,恢张顿八纮。 清·顾炎武·《京阙篇》
13. 挣;甩。 1 参见“頓纓”。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唐·杜甫·《述古》诗之一
大力鬼顿不开眉上锁,巨灵神劈不断腹中愁。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
早听见门里看家的狗瓮声瓮气如恶豹一般,顿着那锁链子咬起来。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14. 停顿;停止。
击不致策,蹈不顿趾。注 《文选·傅毅〈舞赋〉》
行者看罢,便要进去。忽顿住了脚。 《西游补》第十一回
看上书是一页一页往下翻,写上字是刷溜溜地——笔尖儿顿都不顿。 康濯·《春种秋收·故事》
15. 住宿;驻屯。
〔日〕经于隅泉,是谓高舂;顿于连烂石,是谓下舂。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
南归憩永安,北迈顿承明。注 《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
会其副阎温古逗留,又天大寒,待价不善抚御,师人多死,饷道乏,乃旋师顿高昌。 《新唐书·韦待价传》
其自天津府城至海口,何处可设炮台,何处应顿重兵,目下亦不难布置。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陈侍御奏折》
16. 留;逗留。 1 亦谓较长时间的居留;滞留。
愿郎君少顿内厅,当暂饰装而出。 后蜀·顾矎·《袁氏传》
〔华光〕自思曰:“只因文殊、普贤这两个人,一个装聋,一个作哑,将茶顿住我,才赶不着龙瑞王,去到灵山。” 《四游记·华光占清凉山》
我同他顿在一块儿这许多年,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兄弟原先是在云南顿过几年,也是这里老中堂的提拔。 《中国现在记》第二回
17. 宿食之所;馆舍。
于是拥马西行,日移一顿,顿八十里。 《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每之一所,辄数道置顿,四海珍羞殊味,水陆必备焉。 《隋书·炀帝纪下》
狄仁杰为度支员外郎,车驾将幸汾阳宫,仁杰奉使先修官顿。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刚正》
十二月,调兵悉集,戒严在顿,遣将军启仑南视形势。注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
18. 指宿食所需之物。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唐·元稹·《连昌宫词》
昭宗出莎城,独知柔从,乘舆器用庖顿皆主之,大细毕给。 《新唐书·惠宣太子业传》
19. 放置。
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长大,乃将妇归家。 《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
越二日,有健足负巨厢顿于地,启之,则敦与汪云海所作图在焉。 清·恽敬·《散季敦说》
陈洪坐下,手下人把酒肴食盒顿在屋里。 王少堂·《武松·斗杀西门庆》
20. 昏乱。
今学者无圣人之才,而不为详说,则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 《淮南子·要略》
顿,乱也。注 《广雅·释诂》
21. 佛教语。 1 顿悟。 2 顿教的省称。
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照极。以不二之语,符不分之理,理智恚释谓之顿悟。 《肇论疏》引南朝宋竺道生曰
有一辈使拳头、喝神骂鬼,和那等盘踝膝闭眼低眉,说顿的,说渐的,似狂蜂争二蜜,各逞两下酸甜。 明·徐渭·《玉禅师》第一出
如果他作偈叫做顿悟的话,那也只能说由渐悟积而成顿,并非无端忽然能作偈。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
大教有二,一渐二顿。 隋·慧远·《维摩义记》卷一
昔者大师判八教曰: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 清·龚自珍·《重辑六妙门序》
22. 书法和绘画的技法之一。
钩勒之法,一顿一挫,一转一折,而方圆椭角之势、纵横离合之法尽得之矣。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上
全力达到毫端,则一提一顿,一转一折,一收一缩,都能力透纸背,所谓入木三分的了。 祝嘉·《悬臂论》
23. 指句子中按语气应稍稍停顿的地方。
凡句读中,字面少长,而辞气应少住者,曰“顿”。顿者,所以便朗诵,于句读之义无涉也。 清·马建忠·《马氏文通·论句读》
24. 指诗歌的音组。
诗歌的节奏……从时间方面指声音的长短,即音组(或称“顿”、“音步”)的划分。 《诗刊》1978年第2期
25. 顿时;立刻。
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于自求。 晋·陆机·《文赋》
〔唐玄宗〕谓左右曰:“朕每见张九龄,精神顿生。” 宋·王谠·《唐语林·容止》
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清·顾炎武·《赋得秋鹰》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
26. 同时;一下子。
人以冷水自渍至膝,可顿啖数十枚瓜。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
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 《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喻》
27. 全;全部。
以简应对之烦注 《世说新语·言语》
颇不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 《南齐书·武帝纪》
28. 绝然。
臣观诸军气习,今昔顿殊。 宋·叶适·《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
若是者,岂其勇怯强弱顿殊哉。 明·张居正·《寿封翁观吾王年丈六十序》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29. 量词。 1 次数。一次称一顿(用于饭食)。 2 回数(用于动作)。
闻卿祠,欲乞一顿食耳。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虽然不饱我一顿,且得噎饥。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于是她笑着,赶快给客人斟上水,一边张罗着这顿丰盛的晚餐,一边听他们谈什么话。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
奉敕:“姚文秀杀妻,罪在十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宜依白居易状,委所在决重杖一顿处死。” 唐·白居易·《论姚文秀打杀妻状》
谓其余人不善学固可罪。然夫子亦不叫来骂一顿,教便省悟,则夫子于门人,告之亦不忠矣。 《朱子语类》卷三三
说着,我又想起他们的说话,不觉狂笑了一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
一时,风声、水声、呐喊声,响成一片,这顿架打了个翻天覆地,好不热闹。 梁斌·《播火记》十一
30. 通“鈍”。不锋利。 1 亦谓使不锋利。
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注 《晏子春秋·问上六》
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一矢易折,束百十矢,干将之锋为顿焉。 梁启超·《商会议》
今未顿一兵,未绝一弦,擒斩头目百七十七人,及其党千有奇。 《明史·陈奇瑜传》
31. 通“扽”。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注 《荀子·劝学》
今之治民者,若拙御马,行则顿之,止则击之。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
挟师豹,拖熊螭,顿犀牦,曳豪罴。 汉·班固·《西都赋》
32. 通“敦”。参见“頓頓”。
33. 通“逡”。
惑众之书,贤者欣颂,愚者逃顿。 汉·王充·《论衡·自纪》
顿〔假借〕又为逡。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
34. 用同“燉”。
这纸汤瓶再不向红𬙎顿,铁煎盘再不使清油混。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
只好顿了人参汤慢慢给他吃着,才保全不得伤大事。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
35. 用同“躉”。
三日以后,只得又要改行往那官盐店里顿了盐来用袋装盛,背在肩上,串长街,过短巷,死声啕气,䶸喝盐哩。 《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
36. 古国名。在今河南商水北。后为陈所迫南迁,在今项城西南。公元前496年灭于楚。
〔楚成得臣〕遂取焦夷,城顿而还。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37. 姓。汉代有顿子献。见《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顿 组词
常用词组
顿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uən˥˧
粤语 deon6 duk6
顿 字源字形
重定向至「頓」。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