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shù 注音 ㄕㄨˋ 部首 木 部外 3总笔画 7 统一码 675F笔顺 1251234 |
束 笔画顺序







束 基本解释
(1)动: 捆;绑;系(jì)。
例词: 束手就擒, 束发
(2)名: 捆绑起来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
例词: 光束, 花束
例句: 她手持花, 束, ,神采飞扬地走向了舞台中央。
(3)量: 用于捆起来的东西。
(4)动: 控制;限制。
例词: 束缚, 管束, 拘束, 约束
例句: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遵守一定的行为约, 束, 。
(5)名: 姓。
束 详细解释
1. 捆缚。
白华营兮,白茅束兮。 《诗·小雅·白华》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 唐·韩愈·《小女道死留题驿梁》诗
自乃以刀剖脐下,取子出,令宗裂帛束之,过宿而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
第二个禀帖便是说已在坳上为人发现了儿子的尸体,头和手脚却已被人用刀解了下来束成在一处。 沈从文·《入伍后》一
2. 谓环绕;缠绕。
定州人崔务坠马折足,医令取铜末和酒服之,遂痊平。及亡后十余年改葬,视其胫骨折处,有铜末束之。 唐·张𬸦·《朝野佥载》卷一
老狖寻危栋,秋蛇束画楹。 唐·吴融·《和严谏议萧山庙十韵》
3. 拴;系;戴。
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且观优。注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罗带束纤腰,自翦灯花试彩毫。 宋·周邦彦·《南乡子·咏秋夜》词
〔女〕乃为挽髻,自摘髻上花代簪之,出金钏束腕上。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
4. 聚集。
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注 《汉书·食货志下》
著书洒风雨,枯笔束如林。 宋·黄庭坚·《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之二
5. 收缩;收敛。
束着脚,拳着腿,合着眼儿闭着嘴。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壬戌间,邑邢村李氏妇,良人死,有遗腹,忽胀如瓮,忽束如握。临蓐,一昼夜不能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产龙》
湖的余势束成一条小港。 朱自清·《阿河》
6. 犹夹。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宋·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
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 陈毅·《冬夜杂咏·三峡》
7. 引申谓狭窄。
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唐·韩愈·《贞女峡》诗
地险多崎岖,峡束少平旷。 宋·陆游·《将离江陵》诗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谭嗣同·《潼关》诗
8. 约束;限制。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生。 《商君书·画策》
券者,束也,明白约束,以备情伪。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张汤、赵禹之徒起,踵武何说而文饰之,以媚人主,以震百辟,以束下民。 章炳麟·《商鞅》
9. 拘泥。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
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三国 蜀·诸葛亮·《诫外生书》
10. 谓弃置。
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注 宋·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
11. 指束素。用以形容女子腰的细柔。
掌上腰如束,娇娆不争人拳跔,黛眉微蹙。 五代·和凝·《麦秀两歧》词
梦中人似玉,觉来更忆腰如束。 宋·辛弃疾·《归朝欢》词
〔崔莺莺〕腰肢嫋娜纤如束,举止殊绝。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12. 指聚集成条状的东西。 1 如:光束;电子束。
13. 事情的末尾、收尾。参见“束句”。
14. 量词。 1 用于计量捆在一起的东西。 2 指物十个。 3 指布五匹。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小雅·白驹》
梓潼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 唐·杜甫·《桃竹杖引》
折草九茎,屈之为十八,握作一束。 明·陶宗仪·《辍耕录·九姑玄女课》
他从身边摸出一束文件放在桌上。 巴金·《雷》一
释币制玄𫄸,束奠于几下。注 《仪礼·聘礼》
纳币一束。注 《礼记·杂记下》
贿荀偃束锦、加璧、乘马。注 《左传·襄公十九年》
15. 姓。晋有束晳。见《晋书》本传。
束 组词
常用词组
束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u˥˧ 唐代读音 *shiok日语读音 TABA TABANERU TSUKANERU韩语罗马 SOK现代韩语 속越南语 thút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suk7 sok7 cuk7 [梅县腔] chuk7 [海陆腔] suk7 sok7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suk7 [陆丰腔] zo3 [东莞腔] cuk7 [沙头角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sug5 [宝安腔] cuk7粤语 cuk1
近代音 穿母 魚模韻 入聲作上聲 觸小空;中古音 審書母 燭韻 入聲 束小韻 書玉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屋部 ;王力系统:書母 屋部 ;
束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