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wáng wàng 注音 ㄨㄤˊ ㄨㄤˋ 部首 王 部外 0总笔画 4 基本区 738B笔顺 1121 |
王 基本解释
(1)名: 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例词: 王室, 国王, 女王
例句: 这个国家的, 王, 深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古代的帝, 王,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名: 姓。
例词: 我的邻居王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3)名: 封建社会的最高爵位。
例词: 亲王, 王侯将相
(4)名: 首领;头目。
例词: 占山为王
(5)名: 同类中为首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例词: 百花之王, 蜂王, 王牌
(6)形: 辈分高。
例词: 王父, 王母
王 详细解释
1. 夏商周三代天子之称号。
王若曰:“格,汝众。” 《书·盘庚上》
惟王建国。注 《周礼·天官序》
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 《史记·殷本纪》
奴隶和奴隶主仍然是西周的两个基本阶级。“庶人”是奴隶阶级;王、诸侯、卿、大夫是奴隶主阶级。 郭沫若·《中国史稿》
2. 战国时列国国君皆称王。 1 后泛指一国君主。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孟子·梁惠王下》
诸侯称王,唯楚在春秋之世,余皆在战国。 罗根泽·《诸子考索·管子·形势》
3. 秦汉以来皇帝对亲属、臣属的最高封爵。
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 《史记·东越列传》
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隋帝赠唐襄公为景王,仁公为元王。 《新唐书·高祖纪》
马氏《通考》:“汉兴,设爵二等,曰王曰侯。”皇子而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故谓之诸侯王。王子封为侯者谓之诸侯。 清·梁章钜·《称谓录·宗室古封爵各称》
4. 泛指首领。
妖王惭愧道:“我从来不生此物,可可的今宵出丑。” 《西游记》
少顷,鬼王及秀才并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考弊司》
那上面写着三种文字的罪状:“耶苏,犹太人的王。” 艾青·《一个拿撒勒人的死》
5. 尊。
匡章谓惠子曰:“公之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 《惠子·杂篇》
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樱桃。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樱桃王于果。 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梅》
6. 指同类中的最特出或最大者。 1 又如: 兽王、花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
春献王鲔。注 《周礼·天官·渔人》
7. 朝见天子表示臣服。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注 《诗·商颂·殷武》
宋公不王。 《左传·隐公九年》
诸侯见于天子曰王。王之言往也,往见于天子也。“宋公不王”,犹言宋公不朝。 王引之·《经义述闻·左传上》
氐羌来王。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天子以四夷为守,则要服贡,荒服王。 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贺表》
8. 通“皇”。
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注 《庄子·天运》
王之不极。注 《尚书大传》
9. 通“匡”。
唯乃是王。 《墨子·迎敌祠》
王本应作匡,宋人避讳而改为王……《诗·破斧》:“四国是皇”,王应麟《诗考》引齐诗作“四国是匡”,《法言·先知》作“四国是王”,《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王者皇也,王者匡也。”是皇、匡、王字音近义通。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二》
10. 姓。
王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wɑŋ˧˥; wɑŋ˥˧ 唐代读音 *hiuɑng hiuɑ̀ng日语读音 KIMI韩语罗马 WANG现代韩语 왕越南语 vương
客家话 [陆丰腔] wong3 [客英字典] vong2 [海陆腔] wong2 [宝安腔] wong2 [台湾四县腔] wong2 [梅县腔] wong2 wong5 [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客语拼音字汇] ong2 vong2粤语 wong4 wong6潮州话 uang5(uâng) <姓>hêng5(hêng)
近代音 影母 江陽韻 平聲陽 王小空;影母 江陽韻 去聲 旺小空;中古音 喻云母 陽韻 平聲 王小韻 雨方切 三等 合口;喻云母 漾韻 去聲 迋小韻 于放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唐部 ;匣母 唐部 ;王力系统:匣母 陽部 ;匣母 陽部 ;
王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秦系簡牘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