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zhào shào 注音 ㄓㄠˋ ㄕㄠˋ 部首 口 部外 2总笔画 5 统一码 53EC笔顺 53251 |
召 笔画顺序





召 基本解释
(1)动: 呼唤;叫人来。
例词: 召唤, 召集, 号召, 感召
例句: 学校决定在劳动节前, 召, 开春季运动会。, 老师, 召, 集班干部开会,商量春游的事。
(2)名: 蒙古语音译。寺庙(多用于地名)。
(3)名: 姓。
召 详细解释
1. 召唤;召见。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诗·小雅·出车》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 唐·韩愈·《寄卢仝》诗
上召濂等入见,问以治家长久之道,对曰:“守家法而已。” 明·黄瑜·《双槐岁钞·孝义家》
不久,海军名宿萨鼎铭(镇冰)将军,就来了一封电报,把我父亲召出去了。 冰心·《我的故乡》
2. 招引;导致。召、招通用。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故疾因秋召,尘容畏日黔。 唐·陆龟蒙·《秋日遣怀十六韵寄道侣》
多用心反召妖魔。 《西游补》第一回
晁错则适遭景帝,稍能改革,于是大获宠幸,得行其言,卒召变乱,斩于东市。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
3. 邀请。
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注 《吕氏春秋·分职》
故饥岁之春,不食亲戚,穰岁之秋,召及四邻。 汉·王充·《论衡·治期》
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 南朝 宋·谢惠连·《雪赋》
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 唐·韩愈·《欧阳生哀辞》
不轻易召作者到编辑部,有事写信商量。 孙犁·《关于编辑和投稿》
4. 征召。特指君召臣。 1 参见“召拜”。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停召。 《晋书·孝友传·李密》
上大喜,多用其谋策。因荐袁,上又召之。 明·黄瑜·《双槐岁钞·金尚书际遇》
神宗天子励精图治,闻王安石之贤,特召为翰林学士。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5. 通“詔”。告诉。
召彼故老,讯之占梦。注 《诗·小雅·正月》
卫宁惠子疾,召悼子曰。注 《左传·襄公二十年》
6. 蒙古语的译音。寺庙。参见“召廟”。
召 组词
常用词组
召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ɑu˥˧; ʂɑu˥˧ 唐代读音 djhiɛ̀u日语读音 MESU韩语罗马 SO CO现代韩语 소越南语 chịu
客家话 [海陆腔] seu5 cheu5 [宝安腔] zau1 [沙头角腔] zau1 [东莞腔] zau1 [梅县腔] zhau5 [台湾四县腔] seu5 ceu5 [客英字典] chau5 sh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ceu4 jio4 sau4 seu4 [陆丰腔] shau5粤语 siu6 ziu6潮州话 diou6/diao6 <姓>siou6/siao6
近代音 照母 蕭豪韻 去聲 趙小空;中古音 澄母 笑韻 去聲 召小韻 直照切 三等 開口;禪母 笑韻 去聲 邵小韻 寔照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豪部 ;定母 豪部 ;王力系统:定母 宵部 ;禪母 宵部 ;
召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