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 基本解释
[sān cóng sì dé]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从四德 详细解释
[sān cóng sì dé]
【解释】: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示例】: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三从四德 例句
(1) 随着时代的变迁,妇女已摆脱三从四德的观念。
(2) 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
(3) 尤其对夫君不仅要温柔,而且要三从四德。
(4) 在传统的社会里,妇女受三从四德的束缚,难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5) 要求现代妇女遵守三从四德,难免引来不合时宜之讥。
(6) 这股浪潮不只是对其时代正陶醉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男性世界的冲击。
(7) 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8) 她更笑言为人妻何止拥有三从四德,她是“什么都能干的老婆”,唯一不能干的就是不能叫她闷在家中不工作。
(9) 他的身后留下了大量的诗书礼乐和3000弟子72贤能,也留下了三从四德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训诫。
(10) 自从男女平等的观念盛行以后,三从四德的教条已为时代所淘汰。
三从四德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四书五经 [sì shū wǔ jīng]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百依百顺 [bǎi yī bǎi shùn]
依、顺:顺从。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逆来顺受 [nì lái shùn shòu]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礼义廉耻 [lǐ yì lián chǐ]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三纲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反义词
独立自主 [dú lì zì zhǔ]
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大逆不道 [dà nì bù dào]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倒行逆施 [dào xíng nì shī]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