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部首 讠 部外 6总笔画 8 统一码 8BDA笔顺 45135534 |
诚 笔画顺序
诚 基本解释
(1)形: 真心实意;不虚假。
例词: 诚恳, 诚实, 诚挚, 真诚, 忠诚
例句: 他对待工作总是态度, 诚, 恳,从不敷衍了事。
(2)副: 实在;的确。
例词: 诚然
例句: , 诚, 然,这项决定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连: 表示假设关系。
诚 详细解释
1. 诚实;真诚;忠诚。
闲邪存其诚。注 《易·乾》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注 《礼记·学记》
文种诚于越,而伏剑于山阴。越人哀之,葬于重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
陛下知其孤立,赏其微诚,独断不谋,奖待逾量。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他强调诚,但他是最不诚的。 周恩来·《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
2. 真实。
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韩非子·显学》
3. 实情;真情。
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岂直为雄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
〔王敦〕曰:“吾此举动,天下以为如何?”若思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 《晋书·戴若思传》
细追思,深诚密意,黯然一晌销魂。 宋·李漳·《多丽》词
4. 心志专一;专一的心志。 1 亦谓使之专诚;使之真诚。
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吕氏春秋·精通》
志操精果谓之诚,反之为殆。 汉·贾谊·《新书·道术》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唐·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诗
诚之者,人之道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明·高攀龙·《大学首章约义》
5. 真正;确实。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孟子·梁惠王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 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以臣所见,诚有窘迫之县,曾无窘迫之州。 宋·叶适·《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当今贵人诚险嚱,食禄受爵忌恩私。 明·陈子龙·《猛虎行》
语堂为提倡语录体,在此几成众矢之的,然此公亦诚太浅陋也。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
6. 假如。
举机诚要,则敌不量。 《管子·幼官》
诚不及青鸟,远食玉山禾;犹胜吴宫燕,无罪得焚窠。 南朝 宋·鲍照·《代空城雀》
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诚加之意,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7. 通“請”。
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注 《晏子春秋·杂上二四》
王曰:“诚听子割矣。子能必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 《战国策·赵策三》
〔子贡曰〕: 且夫畏越如此,臣诚东见越王,使出师以从下吏。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诚 组词
常用词组
诚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əŋ˧˥
粤语 sing4
诚 字源字形
重定向至「誠」。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楷書 |
「誠」 說文‧言部 | 「誠」 睡.封51 | 「誠」 | 「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