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zhuó 注音 ㄓㄨㄛˊ 部首 酉 部外 3总笔画 10 统一码 914C笔顺 1253511354 |
酌 基本解释
(1)动: 斟(酒);饮(酒)。
例词: 独酌, 对酌
(2)动: 考虑;思量。
例词: 酌情, 酌定, 商酌, 斟酌
(3)名: 酒饭;酒宴。
酌 详细解释
1. 斟酒。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诗·周南·卷耳》
尸升坐,取爵酌。注 《仪礼·有司彻》
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 唐·李频·《长安感怀》诗
啊!宇宙底生命之酒,都得酌进上帝底金樽。 闻一多·《深夜底泪》诗
2. 饮酒;喝酒。
对清酤而不酌,抑嘉肴而不享。 三国 魏·吴质·《答东阿王书》
程宰素不善酌,竭力推辞不饮。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三人慢慢地酌那村酒,老丈高兴,话说得多。 洪深·《申屠氏》第一本
3. 酒。 1 后亦泛指酒食;酒宴。
酒曰清酌。 《礼记·曲礼下》
兰气熏春酌,松声韵野弦。 唐·王勃·《圣泉宴》诗
持甘酌芬饎以交神,神在聪明正直,岂许之乎! 唐·卢恕·《楚州新修吴太宰伍相庙记》
敢着小姐和张生结亲呵,怎生不做筵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西门庆道:“聊具一酌,与何大人接风。” 《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
明天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
4. 挹取;舀。
酒醴维醹,酌以大斗。 《诗·大雅·行苇》
琎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故命驾往酌而饮之。 《南史·良吏传·陆慧晓》
酌清泉者必惜其源,荫巨枝者必护其根。 清·陈梦雷·《绝交书》
5. 选取;择善而行。
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注 《左传·成公六年》
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注 《礼记·坊记》
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采经礼,参酌秦法。 《后汉书·曹褒传论》
乐酌虞典,礼从周制。 宋·王安石·《皇帝还大次憩安之曲乐章》
6. 衡量;估量。
宣慈寺门子,不记姓氏,酌其人,义侠之徒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 宋·苏洵·《史论上》
更令沿边州县三辅之地,各选士兵,酌州县冲僻,自三百名以上至千名,量给口粮器械,以时训练。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
7. 酒杯。
宰夫洗觯以升,主人受酌降。注 《仪礼·有司彻》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注 《楚辞·招魂》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三国 魏·曹丕·《与吴质书》
8. 通“灼”。参见“酌然”。
9. 古代乐舞名。
《酌》,告成《大武》也。注 《诗·周颂·酌序》
周公之乐曰《酌》,合曰《大武》。 汉·班固·《白虎通·礼乐》
酌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uo˧˥ 唐代读音 *jiɑk日语读音 KUMU韩语罗马 CAK现代韩语 작越南语 chước
客家话 [海陆腔] chok7 [客英字典] chok7 [沙头角腔] zok7 [东莞腔] tsek7 [台湾四县腔] zok7 [梅县腔] zhok7 [陆丰腔] chok7 [宝安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粤语 zoek3
近代音 照母 蕭豪韻 入聲作上聲 斫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藥韻 入聲 灼小韻 之若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沃部 ;王力系统:章母 藥部 ;
酌 字源字形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酌」 伯公父勺 西周晚期 集成9935 | 「酌」 說文‧酉部 | 「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