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ǔ 注音 ㄩˇ 部首 亻 部外 11总笔画 13 统一码 50B4笔顺 3212512512515 |
傴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4-28 22:51:42
笔画顺序













傴 详细解释
1. 曲背;弯腰。 1 亦指弯曲。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左传·昭公七年》
当是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 汉·枚乘·《七发》之七
宣州有铁佛象,坐高丈余,自动迭前迭却,若伛而就人者数日。 《宋史·五行志四》
富而能施,学如不及。盲秃伛𡯁,皆君所活。 清·袁枚·《赠儒林郎翰林院待诏厚斋项君暨姚安人合葬志铭》
正当我猜想到房东生活时,那个肩背微伛的马夫,像明白我的来意,便插口说。 沈从文·《非梦集·绿魇》
〔李玉亭〕伛下了腰,正想把耳朵贴到那钥匙孔上去偷听。 茅盾·《子夜》十
2. 迂曲;迂阔。
咸为吾之儇为愚兮,并以吾之㦟为伛。 唐·皮日休·《九讽·正俗》
3. 通“嫗”。爱抚;抚育。参见“傴拊”。
4. 通“區”。疆域。参见“傴宇”。
傴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y˨˩˦ 唐代读音 qiǒ日语读音 KAGAMU SEMUSHI韩语罗马 KWU现代韩语 구
客家话 [梅县腔] ki1 eu3 [台湾四县腔] ji1 eu1 ku1 [客语拼音字汇] ku1 ku3 [宝安腔] ji3 [客英字典] ki1 [海陆腔] ri1 eu1 ku1粤语 jyu2
近代音 溪母 魚模韻 上聲 傴小空;中古音 影母 麌韻 上聲 傴小韻 於武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侯部 ;王力系统:影母 侯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傴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楷書 |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伛
𢉴
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