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zhí 注音 ㄓˊ 部首 木 部外 8总笔画 12 基本区 690D笔顺 123412251111 |
植 笔画顺序
植 基本解释
(1)动: 栽种。
例词: 植树, 密植, 种植
例句: 这块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种, 植, 农作物。
(2)动: 培养;树立。
例词: 扶植, 培植
例句: 这家公司致力于扶, 植, 年轻创业者。
(3)动: 移植,用肌体组织的一部分或器官来修补有缺损的部分,使恢复正常功能。
例词: 植皮
(4)名: 。
例词: 植株, 植被
(5)名: 姓。
植 详细解释
1. 户植。门外闭时用以加锁的中立直木。
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注 《墨子·非儒下》
夏屋宫驾,县联房植。注 《淮南子·本经》
椎车无柔,栈舆无植。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2. 木柱。 1 引申为支柱;根本。
城上百步一楼,楼四植,植皆为通舄。注 《墨子·备城门》
水地以县注 《周礼·考工记·匠人》
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 明·冯梦龙·《智囊补·术智·司马懿等》
3. 特指筑城墙两端所竖的木柱。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注 《周礼·夏官·大司马》
4. 特指悬挂蚕箔的柱子。
〔季春之月〕具曲植筥筐。注 《礼记·月令》
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注 《方言》第五
三月将扫蚕,蚕妾具其器。丘植先㧹括,辟室亦涂塈。 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蚕槌》
5. 棱角。
公执桓圭注 《周礼·春官·大宗伯》
三家视桓楹注 《礼记·檀弓下》
6. 直。与横、曲、歪斜相对。
设业设虡注 《诗·周颂·有瞽》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 唐·柳宗元·《鞭贾》
有一树立冈头,大合抱,其本挺植,其枝盘绕。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二》
7. 刚强。
〔阳处父〕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注 《礼记·檀弓下》
8. 植物;草木。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海南无佳植,野果名黄子。 宋·苏轼·《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诗
动植之间,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之间都有中间物。 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9. 种植;栽种。
蓟丘之植,植于汶篁。 《战国策·燕策二》
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注 《文选·张衡〈东京赋〉》
庐墓侧植松柏。 唐·韩愈·《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
奇花嘉木,环植周围。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赵鼎骄侈》
亚伯牧羊,凯因耕植是事,尝出所有以献神。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10. 插。 1 参见“植刃”。
女亦植鸡羽于髻如男。 清·陆次云·《跳月记》
11. 生长。
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注 《庄子·外物》
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注 《淮南子·主术》
夫水土不与百卉同体,而百卉仰之以植焉。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
古之立社,各以其所宜,木非所宜,虽日培之不植。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12. 树立;建立。
令获者植旌及献比禽。注 《周礼·夏官·田仆》
凡朝也者,相与召理义也,相与植法则也。注 《吕氏春秋·知度》
父出应之,不见人,有(见)一木杖,植其门侧,好善异于众。 汉·王充·《论衡·吉验》
其南大浦,有五铜柱,山形若倚盖,西重岩,东涯海,汉马援所植也。 《新唐书·南蛮传下·环王》
处顺敦恭俭,时危植纪纲。 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
13. 直立。
中河,孟贲瞋目而视船人,发植,目裂,鬓指,舟中之人尽扬播入于河。注 《吕氏春秋·必己》
坐客如负冰雪,毛发尽植。 宋·张师正·《括异志·牛用之》
14. 拄;倚扶。 1 朱熹集注:“植,立之也。”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注 《论语·微子》
15. 扶植。
逊于为政,抑强植弱,贫富均一,所至有绩可纪。 《新唐书·李逊传》
16. 行列。
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注 《庄子·田子方》
十有一人,谡足以进,列植以庆。 唐·柳宗元·《起废答》
17. 主持者。监督工事的将领。
宋城,华元为植,巡功。注 《左传·宣公二年》
庶人不独葬,伍有植,送往迎来亦如之。注 《逸周书·大匡》
18. 心志。
上无固植,下有疑心,国无常经,民力必竭,数也。注 《管子·法法》
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注 《楚辞·招魂》
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 汉·祢衡·《鹦鹉赋》
19. 置。放置;设置。
植璧秉圭。注 《书·金縢》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汉·贾谊·《吊屈原文》
金人来攻,植砲四隅,一砲所击,应声摧堕。 清·魏源·《城守篇·守备上》
《译者的话》……只有三处误植,已代为订正。 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
20. 通“殖”。瘠弱。
其君弱植。 《左传·襄公三十年》
“弱植”,古语也。“植”读为脂膏殖败之殖,字本作殖。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不达古语而误解例》
此齐民之所为形植,黎累,忧悲而不得志也。注 《淮南子·原道》
21. 姓。明有植以进;清有植敏槐。
植 组词
常用词组
植 近反义词
反义词
伐 [ fá ]
植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唐代读音 djhiə̀日语读音 UERU TATERU韩语罗马 SIK CHI现代韩语 식越南语 thực
客家话 [梅县腔] chit8 [台湾四县腔] tsiit8 [客英字典] chit8 [陆丰腔] chit8 [东莞腔] tsik8 cit8 [海陆腔]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宝安腔] cit8粤语 zik6潮州话 sêg4(sek) [澄海、饶平]sig8(sîk)
近代音 中古音 禪母 職韻 入聲 寔小韻 常職切 三等 開口;澄母 志韻 去聲 值小韻 直吏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德部 ;王力系统:禪母 職部 ;
植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植」 鳥書箴銘帶鉤 戰國 集成10407 | 「植」 郭.緇.3 | 「植」 說文‧木部 | 「植」 |
「㯰」 說文或體 | |||